首页> 中文期刊> 《史学月刊》 >16世纪德意志济贫改革前后教俗之争中的“穷人”

16世纪德意志济贫改革前后教俗之争中的“穷人”

         

摘要

16世纪德意志的贫困人口日益增多,缓解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区分救济对象,将救济资源给予真正值得帮助的穷人,因此在济贫改革前后,天主教会与世俗权威围绕应当帮助哪些“穷人”的问题展开诸多争论与竞争。宗教改革前夕,二者主要在乞讨者是否为值得帮助的穷人问题上发生分歧,天主教会对贫困和乞讨的传统看法与世俗政府限制乞讨等主张相矛盾;随后,宗教伦理的转变推动新教地区和天主教地区纷纷进行济贫改革,济贫事务中的教俗之争变为争夺区分救济对象的主导权。16世纪德意志济贫改革前后教俗之争的实质是济贫事务的世俗化与理性化,对当时的穷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推动了更多穷人接受救济,另一方面身份制度也容易让接受救济的穷人陷入心理和社会地位的双重窘境之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