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阴道菌群构成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阴道菌群构成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阴道菌群分布、菌群耐药性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61例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集61例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阴道菌群构成分布及耐药特点,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1例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中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30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4株,占29.8%;革兰阳性菌株12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6株,占12.8%;真菌5株,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共4株,占8.5%。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最低,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低,对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不耐药,对酮康唑耐药率最高。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分娩次数、饮酒史比例、吸烟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次数、阴道pH值、家族史比例、初次性行为年龄<18岁比例、HPV感染史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pH值升高、有家族史、有HPV感染史是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阴道菌群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呈现多药耐药性。阴道pH值升高、有家族史、有HPV感染史是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结合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危险因素及阴道菌群构成分布、菌群耐药性情况指导其防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