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私有财产关系的起源、表现及其社会后果——马克思“巴黎时期”思想再探讨

私有财产关系的起源、表现及其社会后果——马克思“巴黎时期”思想再探讨

         

摘要

对于马克思来说,对私有财产的理解是其进行资本批判的基础与前提。在长达40余年的理论探索中,他对此倾注了大量心血,才渐次达至深邃;而这又与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起始阶段的"巴黎时期"所展开的思考和奠定的基础是密切相关的。刚刚由对现代社会的"副本"批判转入"原本"批判的马克思,对包括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以及劳动、需要、货币、分工、竞争、交换等问题的讨论,乃至对异化以及作为异化扬弃的共产主义的思考,都是基于私有财产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形式来展开的。本文详尽地梳理了这一时期马克思对私有财产关系的慎密思考,甄别了私有财产关系的起源、本质、表现形式及其社会后果等问题,进而分析了这些理解对于马克思当时思想建构的意义,同时也借此矫正了长期以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中的某些偏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