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阴道菌群改变及其与宫颈锥切术预后的关系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阴道菌群改变及其与宫颈锥切术预后的关系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阴道菌群改变及其与宫颈锥切术预后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因患有CINⅢ级在我院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15例作为健康组,对比两组对象阴道菌群变化。另根据患者术后1年随访期间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并对比不同预后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时的阴道菌群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阴道菌群改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疾病组患者阴道菌群密集度Ⅰ级和Ⅳ级、多样性Ⅰ级和Ⅳ级、Nugent评分7分以上、过氧化氢阳性、白细胞酯酶阳性者构成比和阴道pH值均大于健康组(均P<0.05)。118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预后不良共23例,发生率为19.49%。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时两组患者菌群密集度Ⅰ级和Ⅳ级、菌群多样性Ⅰ级和Ⅳ级、Nugent评分7分以上、过氧化氢阳性、白细胞酯酶阳性者构成比和阴道pH值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时阴道菌群多样性Ⅱ~Ⅲ级构成比均较术后1个月时升高,Nugent评分7分以上构成比较术后1个月时降低(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时阴道菌群密集度Ⅳ级、菌群多样性Ⅳ级、Nugent评分7分以上、过氧化氢阳性、白细胞酯酶阳性构成比和阴道pH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术后使用阴道用益生菌者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6个月时菌群密集度Ⅳ级、菌群多样性Ⅳ级、Nugent评分7分以上、阴道pH值、过氧化氢阳性、白细胞酯酶阳性以及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术后使用阴道用益生菌均是CIN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阴道菌群改变与CIN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预后关系密切,临床可据此及早制定相应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