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院内新生儿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体分布、药敏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院内获得性肺炎新生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出生的未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新生儿100例为对照组。采集观察组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种类和数量鉴定,利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00例院内获得性肺炎新生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共检测出病原微生物168株,其中细菌135株(80.36%),病毒30株(17.86%),真菌3株(1.78%)。细菌中革兰阴性菌116株(69.05%),以大肠埃希菌(49株,29.17%)及肺炎克雷伯菌(42株,25.00%)为主;革兰阳性菌19株(11.3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5.95%)为主。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23株,13.69%)为主。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均对常用抗生素具有极高的耐药性,包括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及头孢唑林等;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新生儿的住院天数、分娩方式及吸痰均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治疗时可适当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住院天数、剖腹产及吸痰均为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的保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