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甲流患儿鼻咽部及口咽部的菌群分析

甲流患儿鼻咽部及口咽部的菌群分析

         

摘要

目的比较甲流(IA)患儿鼻咽部及口咽部菌群与健康儿童的差异,分析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后可能对儿童鼻咽部及口咽部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甲流患儿作为病例组,120例年龄性别相近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的所有鼻咽部及口咽部标本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比较两组儿童间的菌群多样性及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结构的差异。结果病例组鼻咽部及口咽部的菌群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Ps0.05),病例组鼻咽部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s<0.05);在鼻咽部菌属水平上,病例组中正常优势菌莫拉氏菌属(Moraxella)、棒状菌属(Corynebacterium)、狡诈菌属(Dolosigranulum)、普氏菌属(Prevotella)等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s<0.05),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等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s<0.05),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仅见于病例组;在口咽部菌属水平上,病例组菌群相对减少的有奈瑟菌属(Neisser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奇异菌属(Atopobium)、放线菌属(Actinomyces)等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s<0.05)。结论通过对甲流患儿进行上呼吸道菌群分析,揭示了甲流患儿鼻咽部及口咽部菌群的失调,这提示我们可从微生态角度研究甲流,从而进一步了解甲流的发病机制,为减少甲流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