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妇幼保健》 >家长教育培训结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家长教育培训结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家长教育培训结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诊断为ASD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为2~5岁,随机分为ESDM组和家长教育培训组,每组各25例。ESDM组患儿采用ESDM进行康复治疗,家长教育培训组患儿在ESDM组基础上,家长接受ESDM干预技能教育培训。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均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及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进行评估。采用Excel软件双人双份录入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ABC、CARS及ATEC总分[ESDM组(79.36±9.43)分、(33.56±2.04)分及(72.64±11.67)分,家长教育培训组(78.72±10.40)分、(34.00±2.14)分及(71.76±12.3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0.74及0.26,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BC、CARS及ATEC总分[ESDM组(66.96±9.21)分、(29.92±2.30)分及(63.36±10.23)分,家长教育培训组(59.92±9.54)分、(28.91±2.37)分及(57.68±10.17)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SDM组t=16.19、17.92及19.42,家长教育培训组t=34.32、24.99及22.55,均P0.05)。治疗后,ESDM组患儿ABC量表躯体运动能区、交往能区、言语能区及生活自理能区分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家长教育培训组患儿ABC量表躯体运动能区、感觉能区、交往能区、言语能区及生活自理能区分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长教育培训和ESDM均可有效改善2~5岁ASD儿童的核心症状,但家长教育培训在改善2~5岁ASD儿童核心症状方面效果更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