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从狭义的消极保护到传承发展等一整系列的文化复兴工程。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涉及对象非常广泛而多样的概念,因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也必须根据不同的文化形态进行研究。比如对传统工艺的保护,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公众的文化素养和消费观念。应当着力于培养社会对传统工艺劳动过程的关注、理解与兴趣。对民俗活动的保护,重要的是重构都市社区的文化交流环境,使得传统民俗活动逐渐成为当代都市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一个有机成分。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的保护,实质上是对特定文化群体生活方式个性的保护。把传统民间艺术的核心民俗因子植入新的文化活动和传播空间,创造出与时尚文化共生的新的民俗文化活动形态,也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总之,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当是多层次、多形态,能够满足各个文化群体文化个性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共同体。从这种文化建设理念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有可能摆脱想象的困境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