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误诊误治》 >恶性淋巴瘤误诊为胆管癌

恶性淋巴瘤误诊为胆管癌

         

摘要

@@ [病例] 男,4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黄疸1个月入院.曾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可疑胆管阻塞.入院前20天在上海某医院诊断为胆管癌,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并在右肝叶留置8F 70 mm的Wallstent管,术后黄疸减轻.入院前半个月出现腹水,曾行2次胆管伽玛刀治疗.门诊拟诊为胆管癌收住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膨隆,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剑突下未触及,腹水征阳性.B超检查示胆管实质性病变并侵及胆囊颈,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腹水.血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838,淋巴细胞0.104,血红蛋白130 g/L.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36.1 μmol/L, 直接胆红素25.9 μmol/L, 白蛋白44 g/L,球蛋白25 g/L,丙氨酸转氨酶3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54 U/L,γ-谷氨酰转肽酶65 U/L,乳酸脱氢酶2 779 U/L.腹水检查:外观血性、浑浊,李凡他试验(2+),蛋白定量46.75 g/L;有核细胞计数30 000×106/L,分类:中性粒细胞10%,淋巴细胞15%,淋巴瘤细胞75%.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内可见空泡,胞浆量中等,浅蓝色至蓝色,胞核较大,呈扭曲、折叠、分叶、脑回样,核染质较疏松,分布不均,有1~3个核仁,易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人白细胞共同抗原(+)、CD68(-)、Ki-67(±)、细胞角蛋白(-),CD15(-)、T细胞标记物(-)、B细胞标记物(+).临床更正诊断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予COP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丙卡巴肼+泼尼松)化疗,1个疗程后腹水消失,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肝功能及乳酸脱氢酶渐趋正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