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职业噪声暴露人群听力学特征分析

职业噪声暴露人群听力学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职业噪声暴露人群的听力学特征,为早期噪声致隐性听力损失提供诊断意义。方法选取37例有噪声暴露史的健听青年(接噪组,年龄28.70±0.76岁)和37例无噪声暴露史的健听男青年(对照组,年龄26.50±0.95岁)的优势耳进行扩展高频(extended high-frequency,EHF)、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噪声下言语测听(speech in noise,SIN)、听性脑干反应(ABR)、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s-ABR),比较对照组和接噪组各项测试结果的差异,并分析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在EHF测听中,随频率增高,接噪组较对照组检出率降低;接噪组在12.5、14、16、18、20 kHz频率处的平均听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DPOAE中,接噪组的信噪比较对照组降低;在4~10 kHz频率上有显著差异(P<0.05)。(3)在SIN测听中,接噪组的信噪比损失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clickABR中,接噪组的波Ⅰ幅值较对照组低,波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Ⅰ-Ⅴ的平均峰间间隔较对照组缩短,Ⅴ/Ⅰ波幅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5)在s-ABR测试中,接噪组波A、C、D、O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6)扩展高频阈值分别与DPOAE、s-ABR的C、O波潜伏期具有相关性;DPOAE与SIN信噪比损失存在相关性;ABR与s-ABR对辅音/d/的刺激反应存在相关性。结论EHF、DPOAE、SIN、click-ABR和s-ABR等5种测试对于早期诊断噪声致隐性听力损失可能存在一定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