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

@@ 多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寄殖菌,但也有部分对人和动物有害,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是最常见的致病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几乎可累及全身任何部位与器官.根据毒力因子、致病机制和临床症状等不同,主要分为肠致病性(EPEC)、肠产毒性(ETEC)、肠侵袭性(EIEC)、肠出血性(EHEC)、肠粘附性(EaggEC)大肠杆菌五类.1982年,Riley在美国Michigan和Oregon的一起出血性肠炎暴发中首次分离到一种新型的属于EHEC的大肠杆菌O157∶H7,可产生与志贺氏毒素极相似的毒素,称之为志贺样毒素(Shiga-Like Toxin,SLT,Stx),该毒素能使Vero细胞变性、溶解和死亡,故又称Vero毒素(VT).它可造成肾功能不全,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个别患者可因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2年第5期|87-89|共3页
  • 作者

    金慧英; 陈华标;

  • 作者单位

    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南京,210002;

    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南京,21000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378.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