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外科杂志》 >发病年龄对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后长期生存的影响

发病年龄对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后长期生存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年龄对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长期复发及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数据库中回顾性收集1999年12月至2014年12月2 778例原发性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病例的资料,中位年龄47岁(范围:21~91岁)。根据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40岁组(677例)与&40岁组(2 10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局部复发率、无远处转移动生存(DDFS)、无病生存(DFS)及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复发及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40岁组和&40岁组的激素受体阳性比例(490/677比1 581/2 101,χ2=6.981,P=0.030)、腋窝淋巴结阳性比例(314/677比713/2 101,χ2=34.966,P&0.01)、T1期比例(301/677比1 160/2 101,χ2=37.660,P&0.01)、接受新辅助化疗比例(413/677比1 010/2 101,χ2=34.272,P&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02个月。≤40岁组和&40岁组10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比1.6%,P=0.147)。≤40岁组和&40岁组10年DDFS率分别为90.6%和95.3%(P&0.01),10年DFS率分别为86.5%和91.1%(P=0.001),10年BCSS率分别为91.0%和93.7%(P=0.105)。年龄不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淋巴结状态(阳性比阴性,HR=2.73,95%CI:1.94~3.84,P&0.01)、年龄(≤40岁比&40岁,HR=1.73,95%CI:1.24~2.42,P=0.001)、肿瘤最大径(&2 cm比≤2 cm,HR=1.61,95%CI:1.14~2.28,P=0.001)是DDF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激素受体状态(阳性比阴性,HR=0.54,95%CI:0.39~0.74,P&0.01)、淋巴结状态(阳性比阴性,HR=2.94,95%CI:2.12~4.07,P&0.01)、肿瘤最大径(&2 cm比≤2 cm,HR=1.45,95%CI:1.05~2.01,P=0.025)是BCS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40岁与&40岁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局部复发风险相似,前者长期生存劣于后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