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共454例,其中合并RBBB者43例(RBBB组),其余411例为非RBBB组。观察两组梗死相关动脉,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值,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RBBB发生率为9.47%。RBBB组梗死相关动脉多为前降支近端,与非RBB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BBB组CK、CK-MB峰值明显高于非RBBB组,P<0.05;RBBB组Killip分级明显高于非RBBB组,P<0.05;RBBB组LVEF明显低于非RBBB组,P<0.05;RBBB组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RBBB组(P<0.05);RBBB组中女性、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RBBB组。结论AMI患者出现RBBB多提示为前降支近端闭塞。女性、糖尿病、前壁及多壁心肌梗死与RBBB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此类患者梗死范围大,病情重,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院内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