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药物警戒》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和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系统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报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致ADR病例596例,根据是否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分为血小板减少症组(44例)和非血小板减少症组(552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症占总ADR的7.38%,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75%的有26例(59.09%)、低于正常值50%~75%的有12例(27.27%)、低于正常值50%的有6例(13.64%),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20分(OR=2.09,95%CI=1.10~3.99,P=0.022)、肌酐清除率≤30 mL·min^(-1)(OR=2.01,95%CI=1.08~3.75,P=0.031)、大剂量用药(OR=2.02,95%CI=1.08~3.72,P=0.028)和用药时间≥14 d(OR=1.95,95%CI=1.04~3.64,P=0.043)是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需要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尤其是重症(APACHE-Ⅱ评分≥20)、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 mL·min^(-1))、大剂量用药和长时间用药(≥14 d)的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