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耳科学杂志》 >听觉诱发电位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诊断及疗效评估

听觉诱发电位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诊断及疗效评估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刺激率51次/s听觉诱发电位测试诊断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及进行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正常成年人组50例,排除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等系统疾病,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均正常;患者组50例,排除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角肿瘤等蜗后病变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用丹麦Madsen公司2260型脑干诱发电位(ABR)系统测试.给予交替短声刺激,感觉级75 dB SL,最大输出为130 dB peSPL.分别给予11、21、51、71次/s的ABR测试,左、右耳分别检测.患者组在应用凯时治疗两周后,再用同样方法复查ABR.结果 采用高刺激率51次/s ABR与11次/s ABR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的差值作为分析参数,患者的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均较正常人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高刺激率51次/s ABR测试,在波潜伏期、波间期以及波形异常的检出率上比11次/s ABR高.患者经治疗缓解后其波Ⅲ、Ⅴ潜伏期和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比发作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与常规低刺激率ABR相比,高刺激率ABR更有助于VBTIV的诊断.还可以监测VBTIV的预后,评价治疗效果,是VBTIV的客观而敏感的辅助诊断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