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热性惊厥相关癫痫基因内含子突变对mRNA剪切的影响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热性惊厥相关癫痫基因内含子突变对mRNA剪切的影响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摘要

目的研究与热性惊厥相关癫痫中不同临床表型相关的SCN1A基因内含子突变对mRNA剪切的影响,探讨其剪切模式与临床表型-基因型-遗传模式的关系。方法采用Minigene体外剪切分析技术,对来自热性惊厥相关癫痫谱中的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PEFS+)和Dravet综合征(DS)患者的5个SCN1A基因内含子突变配对分组后进行分子克隆、HENK293细胞体外表达,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各突变的mRNA剪切形式及其相对表达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1)RT-PCR显示DS相关突变c.602+1G&A和c.4853-1G&C均出现mRNA异常外显子丢失,且未见明确正常剪切mRNA;而PEFS+相关突变c.473+5G&A、c.473+5G&C和c.4853-25T&A表现为外显子删除或内含子插入,正常和异常mRNA转录共存。(2)qPCR显示PEFS+相关突变c.473+5G&A和c.473+5G&C的异常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92%±1.05%和7.97%±1.12%,正常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10%±0.21%和3.94%±1.25%,分别与DS相关突变c.602+1G&A的异常和正常mRNA的相对表达量(60.51%±1.81%和0.060%±0.0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FS+相关突变c.4853-25T&A的正常和异常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1.22%±11.92%和7.38%±1.61%,分别与DS相关突变c.4853-1G&C的正常和异常mRNA的相对表达量(0.08%±0.01%和22.11%±2.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CN1A基因内含子突变位置、剪切模式的差异是导致热性惊厥相关癫痫遗传模式和临床表型差异的潜在分子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