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全脑放疗伴随1~4个脑转移瘤同期加量不同调强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全脑放疗伴随1~4个脑转移瘤同期加量不同调强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摘要

目的:评价逆向静态调强和容积弧形调强两种不同技术用于全脑放疗(Whole Body Radiotherapy,WBRT)及单个到多个脑转移瘤同期加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治疗的可行性,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探讨物理剂量对肿瘤局部控制及器官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例在本院确诊的脑转移瘤患者,采用瑞典RayStationv4.5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病人设计两种同期加量计划:五野静态调强(SIB-IMRT)和双弧容积弧形调强(SIB-VMAT) .全脑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脑转移瘤计划靶区(Planning Gross Target Volume,PGTV)处方剂量分别为40 Gy,46 Gy,均为20次.在靶区达到处方剂量要求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及适形性,晶体、眼球、视神经、视交叉、外耳道等器官的最大或平均剂量.且比较两种治疗技术的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差异.结果:两种计划在满足靶区剂量的同时都可以较好地保护危及器官.但VMA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指数都明显优于IMRT计划(P<0.05),且在转移瘤个数越多时,优势越加明显.对于脑干、晶体、视神经、中内耳的最大剂量,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相比于IMRT,VMAT能够显著降低眼球的最大及平均剂量,外耳道的最大剂量及V25、V30.同时平均MU降低了35.9%(P=0.023),减少了治疗所需时间,结论:VMAT在应用于全脑放疗及脑转移瘤同期加量时,相比于IMRT技术能够给予肿瘤靶区更加均匀适形的物理剂量,同时也能降低重要正常器官的受量,在转移瘤数目愈多、分布较散的情况下更应优先考虑VMAT计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