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肺癌杂志》 >初露端倪--演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国故事

初露端倪--演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国故事

         

摘要

记得1999年第一次去美国亚特兰大参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年会,当时将“分子靶向治疗”这个还觉陌生的名词仅仅与细胞和动物联系在了一起,感觉“服一片药代替化疗能够治疗肿瘤”就像“天方夜谭”或“美丽的童话”般遥远。而现实是时隔三年的2002年,第一个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进入临床实践,此后更多分子靶向药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疗效关系的精彩故事真正掀开了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的序幕。基于新的理念、新的思维设计的药物及全新的临床试验思路,从2007年肺癌患者A L K靶点发现至2011年针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的抑制剂克唑替尼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许可上市,仅仅用4年的时间,便走完了EGF→EGFR→EGFR-TKI近乎40年的历程,转化性研究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肺癌杂志》 |2015年第2期|59-60|共2页
  • 作者

    刘晓晴;

  • 作者单位

    100071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七医院肺部肿瘤科;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