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云南元-磨公路某高堑坡灾害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

云南元-磨公路某高堑坡灾害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

         

摘要

论文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应用地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元-磨公路K235+160~600段高堑坡地质条件、病害发生机制和诱发因素.堑坡所在区域位于红河深大断裂与哀牢山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哀牢山褶皱带内,属强烈侵蚀切割的低中山区,河流下切严重,河流阶地不发育.南溪河及其支流小曼萨河、叉河依附于不同时期生成的构造发育而成,堑坡位于小曼萨河注入南溪河的交汇部位小曼萨河的左岸.小曼萨河及南溪河所夹持的山体,尤其是堑坡所在的部位,已严重破碎、松弛,岩石似大块石堆垒状,坡面上的树木均明显地向小曼萨河方向倾倒.经地质力学配套分析,堑坡所依附的山梁形成于红河深大断裂生成期(γ4),堑坡岩体受多期构造活动的作用,其中NW65°/SW64°及NW63°/SW35°两组倾向临空的构造面控制坡体的稳定.堑坡具备发生变形破坏的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由于组成坡体的岩土强度不足而引起既有构造面的大型坍塌.连续降雨及温差是诱发因素.基于目前国内边坡防治技术、施工能力,提出了以"治"或"避"为主的防治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