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微小RNA-1243直接靶向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调节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迁移

微小RNA-1243直接靶向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调节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迁移

         

摘要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243调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中的表达及对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TargetScan和miRanda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株的miR-1243靶基因进行预测,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243对靶基因的直接调控。Western blot检测miR-1243对Akt1和Akt2蛋白表达的调节。迁移小室(Transwell)检测1×10~5个对数生长期的TPC-1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TargetScan和miRanda软件预测显示Akt1和Akt2基因是miR-1243的潜在靶基因。双荧光报告基因的相对荧光值显示,与空载体组和突变组比较,分别共转染miR-1243模拟物的Akt1或Akt2野生型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t=3. 595,P=0. 009),而空载体组和突变组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655,P=0. 213)。与对照处理组比较,miR-1243模拟物处理组显著抑制而miR-1243抑制物处理组促进TPC-1细胞Akt1和Akt2蛋白水平的表达(t=4.810,P=0. 018),而内参基因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 23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1243模拟物转染组迁移细胞数[(9. 83±3. 51)个]低于对照模拟物处理组[(18. 67±4. 2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 692,P=0. 039)。与对照抑制物处理组比较[(21. 33±5. 35)个],miR-1243抑制物转染组迁移细胞数[(37.17±7. 33)个]显著增加(t=2.472,P=0.022)。结论 miR-1243通过靶向抑制Akt1和Akt2的表达进而调节TPC-1细胞迁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