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对中国长沙地区女性骨密度情况的调查

对中国长沙地区女性骨密度情况的调查

         

摘要

目的 调查中国长沙地区女性不同骨胳部位与年龄相关的骨密度 (BMD)、累积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症 (OP)的患病率。方法 用DXAQDR45 0 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 1818例 15~ 96岁女性腰椎前后位 (AP)和仰卧侧位、髋部及前臂的BMD。结果 按每 5岁年龄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 ,不同骨胳部位的峰值BMD分别发生在 2 0~ 2 4岁至 40~ 44岁之间 ,其中髋部的大转子和Ward’s区最早 (2 0~ 2 4岁 ) ,前臂 1/ 3处最晚 (40~ 44岁 ) ;到≥ 80岁累积骨丢失率最多的部位是Ward’s区(- 6 6 .8% ) ,最少的部位为前臂 1/ 3处 (- 33.2 % ) ;至少有一个骨胳区域的BMD值达到OP标准的发生率是 :30~ 39岁为 (0 .5± 0 .5 ) % ,40~ 49岁为 (5 .0± 4.5 ) % ,5 0~ 5 9岁为 (2 0 .9± 11.7) % ,6 0~6 9岁为 (5 4.9± 2 1.1) % ,70~ 79岁为 (72 .4± 18.6 ) % ,≥ 80岁为 (85 .6± 12 .0 ) %。结论 不同骨胳部位峰值BMD发生的年龄、累积骨丢失率和OP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别。测量部位不同 ,OP的患病率不同 ,随年龄增长的OP患病率也不同。腰椎侧位是早期诊断OP的最敏感部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