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抗生素杂志》 >纹带棒状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子分型和耐药性分析

纹带棒状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子分型和耐药性分析

         

摘要

目的 揭示我国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为制定纹带棒状杆菌感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广东、唐山、北京地区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月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97株纹带棒状杆菌.用微量肉汤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菌株的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ph(3″)-Ⅰb、aph(6)-Ⅰd、aac(6′)-Ⅰb、aadA、aph(3′)-Ⅲa以及AC(6′)-Ⅰe-APH(2″)-Ⅰa、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X)、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tetW)、外输泵蛋白基因(tetL)以及碳青霉烯酶基因(blaIMP、blaVIM、blaOXA-48、blaNDM和blaKPC),目的产物经测序和BLAST比对并确定其基因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用Bio Numerics 软件对所有实验菌株的PF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99.5%的被测菌株至少对一种抗生素表现耐药;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aph(3″)-Ⅰb、aph(6)-Ⅰd、aac(6′)-Ⅰb和aadA检出率分别为89.3%(67/75)、84%(63/75)、57.3%(43/75)和4%(3/75);红霉素以及克林霉素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ermX的检出率均为88.3%(153/173);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tetW和tetL的检出率分别95.5%(105/110)、97.2%(70/72)和100%(110/110)、100%(72/72).197株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共分为82个型别,每个型别分别包含1~27株菌,其中11个型别包含的菌株数大于5株,广东的菌株优势型别为CSS01.CN0058;唐山的菌株优势型别为CSS01.CN0035、CSS01.CN0051、CSS01.CN0052和CSS01.CN0048;北京的菌株优势型别为CSS01.CN0058、CSS01.CN0070、CSS01.CN0108和CSS01.CN0015.结论 我国纹带棒状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情况严峻,而且存在多重耐药菌株的院内传播,需要开展更大范围的系统监测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