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中华绒螯蟹不同可食部位对恩诺沙星的富集效应研究

中华绒螯蟹不同可食部位对恩诺沙星的富集效应研究

         

摘要

为了探究广谱抗菌药恩诺沙星暴露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可食部位(蟹腿肉、蟹身肉、性腺和肝胰腺)的影响,实验设置了空白对照组和三个恩诺沙星浓度试验组(空白对照、50、500和5000μg/L)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各部位的富集系数与水环境中恩诺沙星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在蟹身肉中的富集能力最强。恩诺沙星的蓄积量在各可食部位随着暴露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水环境中的暴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各浓度组蓄积量最高部位均为蟹身肉,最高蓄积量分别为(33.02±2.21),(185.04±16.58),(1013.90±45.74)ng/g。此外3个试验组均检测到恩诺沙星的主要降解产物环丙沙星,其生成量与恩诺沙星的暴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主要生成部位是肝胰腺,并且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残留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通过暴露实验,探究了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不同可食部位的蓄积情况以及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生成情况,研究结果为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