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稻米》 >四川盆地东南部杂交中稻开花期高温伤害的风险预测

四川盆地东南部杂交中稻开花期高温伤害的风险预测

         

摘要

准确预测不同区域杂交中稻开花期与自然极端高温发生期相遇的概率,有利于制定当地水稻生产避险高产稳产技术.以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新品种为材料,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生态点开展品种生态适应性试验,研究了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杂交中稻开花期受自然极端高温伤害风险的预测方法.结果 表明,杂交中稻齐穗后第5天日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纬度相关性不显著.建立的基于经度(x1)和海拔(x3)预测水稻齐穗后第5天日序的回归模型,F值为13.25**~13.56**,决定程度高达0.8688~0.8715.该模型经多个品种连续2年在6个生态点的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1∶1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8362~0.8641,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值为0.83%~1.18%,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本研究建立的齐穗期与地理位置关系模型与作者等先期建立的基于地理位置(纬度:x2、海拔:x3)预测≥35°C最早发生期预测模型相结合,探明了不同地理位置杂交中稻开花期受极端高温伤害的机率.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可准确预测杂交中稻开花期受极端高温伤害的风险程度,具有较好的生产适用性.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稻米》 |2021年第3期|83-88|共6页
  •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内江641000;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621010;

    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宜宾644000;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绵阳62102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核技术研究所 成都61006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成都610066;

    四川省富顺县农技站 四川富顺6432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灾害性天气引起的营养失调;稻;
  •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杂交中稻; 开花期; 高温伤害; 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