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癌症杂志》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设置头颈前部淋巴引流保护区的剂量学可行性研究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设置头颈前部淋巴引流保护区的剂量学可行性研究

         

摘要

背景与目的:头颈部淋巴水肿(head and neck lymphedema,HNL)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后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但相关的研究和报道则较少.该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预防或减轻NPC患者放疗后HNL的计划设计方法,研究其剂量学可行性.方法:对20例NPC患者分别设计两组计划,计划A按常规方法设计简单调强放射治疗(simplifi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sIMRT)计划,计划B在计划A的基础上使用头颈前部淋巴引流保护区设计的sIMRT计划,比较两组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受量和机器跳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均满足临床要求,计划靶区1(planning target volume 1,PTV1)的各项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计划A中PTV2的D98%、V100%(%)、V95%(%)和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均优于计划B(t=4.134、3.455、2.423和-2.410,P<0.05).计划A中左、右腮腺Dmean和左侧腮腺V30均低于计划B (t=-2.454、-2.113和-4.651,P<0.05);但计划A的口腔Dmean和V50高于计划B(t=4.639和2.237,P<0.05);计划A的喉Dmean和V50也高于计划B(t=10.934和4.624,P<0.05).机器跳数方面,计划B比计划A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PC患者给予头颈前部淋巴引流保护区的计划设计在剂量学上是可行的,在满足临床靶区覆盖的前提下,于头颈前部留出了低剂量(<20 Gy)照射的区域以利于淋巴回流,更好地保护了口腔、喉等可导致淋巴水肿的正常组织.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癌症杂志》 |2018年第9期|692-697|共6页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咽肿瘤;
  • 关键词

    鼻咽癌; 头颈部淋巴水肿; 简单调强放射治疗; 危及器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