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癌症杂志》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核素示踪技术优化研究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核素示踪技术优化研究

         

摘要

背景与目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前期研发新型核素示踪技术,显著提高了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率,但该技术获得的IMSLN显像率相较于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ASLN)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新型核素示踪技术,进一步提高IMSLN显像率,推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广泛应用。方法:前瞻性入组159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优化核素示踪技术组(n=81,A组)和新型核素示踪技术组(n=78,B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将99mTc-硫胶体平均注射在腺体最丰富的3个区域腺体实质内(总放射强度1.0~1.3 mCi;0.8~1.0 mL/点)。B组在超声引导下将99mTc-硫胶体平均注射在乳腺6点和12点腺体实质内(总放射强度1.0~1.3 mCi;0.8~1.0 mL/点)。术前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淋巴显像,术中γ探测仪探测前哨淋巴结。比较两组患者IMSLN及ASLN显像率的差异,同时分析可能影响IMSLN显像率的因素。结果:术前SPECT/CT IMSLN显像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6)。术中IMSLN显像率A组显著高于B组(87.65%vs 70.51%,P=0.008)。亚组分析显示,A组年龄≤50岁和>50岁患者术中IMSLN显像率分别为92.31%和83.33%(P=0.315),B组年龄≤50岁患者术中IMSLN显像率显著高于>50岁患者(81.58%vs 60.00%,P=0.037)。A组IMSLN的中位体外放射性计数显著高于B组(160.50 vs 59.00,P=0.005)。结论:优化核素示踪技术能有效地增加核素内乳区淋巴引流及摄取,可在不影响ASLN显像率的同时显著提高IMSLN显像率,有利于IM-SLNB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