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癌症杂志》 >摄碘阳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灶^(131)I疗效分析

摄碘阳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灶^(131)I疗效分析

         

摘要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最常见的转移,而^(131)I对LNM的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明确^(131)I对摄碘良好的LNM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131)I治疗的90例DTC患者,共计161个摄碘阳性的转移淋巴结。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按照正态分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多个定量指标与结局为^(131)I治疗无效的关系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得到最佳诊断阈值。结果:161个摄碘阳性的转移淋巴结中,有效组为71个(44.10%),无效组为90个(55.90%)。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学类型、原发病灶数量、原发病灶位置、有无远处转移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学类型(OR=11.827,95%CI:1.128~123.978,P=0.039)、有无远处转移(OR=0.220,95%CI:0.093~0.522,P=0.001)和原发病灶数量(OR=0.421,95%CI:0.212~0.837,P=0.014)与治疗后的转归密切相关。结论:原发病灶多灶、病理学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远处转移、血清Tg高于43.51 ng/mL及转移淋巴结的最大径大于16.8 mm是摄碘阳性淋巴结^(131)I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建议对此类患者加大治疗剂量或尽早选择手术切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