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考古学集刊》 >西西伯利亚南部的青铜时代分期

西西伯利亚南部的青铜时代分期

         

摘要

本文的宗旨是为西西伯利亚南部的草原带和草原森林带已经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建立一个清晰的年代框架。西西伯利亚西起于乌拉尔山脉,东止于叶尼塞河,南起于阿尔泰山脉,北止于北冰洋。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和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俄罗斯考古学家发掘了大量的青铜时代遗址,命名了很多文化,但是它们的序列和分期仍然不清楚。本文运用苏秉琦和殷玮璋的器物形态学,参照东欧(俄罗斯境内顿河-乌拉尔河之间)青铜时代的年代框架,将西西伯利亚的青铜时代文化分为三期。第一期包括阿凡纳谢沃、切木尔切克和奥库涅沃文化,其陶器形态为橄榄形或球形,或接近橄榄形,装饰简单的锯齿纹和几何纹;金属器种类少,形态简单,主要为纯铜和砷铜,但已出现锡青铜。阿凡纳谢沃和奥库涅沃文化的居民可能是来自东欧的欧罗巴人种。第二期包括安德罗诺沃、耶鲁尼诺和克罗托沃文化,其陶器均为平底,纹饰复杂繁缛;金属器种类丰富,包括工具、武器和装饰品,材质以锡青铜居多。人口属于欧罗巴人种,但具有蒙古人种的一些特征。第三期包括卡拉苏克、伊尔敏和萨穆西文化,其陶器为球形或圆锥形,纹饰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相近,但只出现在颈或肩部,并经过简化。青铜器主要的器类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的接近,但是自身的创新也不鲜见,如折柄刀、铜丝手镯和铜丝耳环。人口可能是蒙古人种进入米努辛斯克盆地同本地的安德罗诺沃文化后裔通婚形成的新居民。这三期文化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陶器形态和纹饰上,而且体现在金属器的器形和成分上。同时三期文化也反映了欧罗巴人种的远距离迁徙及与当地的蒙古人种交往。在出现大范围文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小区域文化。因碳十四年代数据仍然不足,现在无法准确地界定安德罗诺沃、卡拉苏克和伊尔敏文化的年代范围,也无法界定克罗托沃和萨穆西文化的年代范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