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爆破》 >不同爆破模拟方法下S波产生机制的比较

不同爆破模拟方法下S波产生机制的比较

         

摘要

爆破地震波中的剪切波(S波)是爆破破坏建筑物的重要因素,研究S波的产生机制和传播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S-DYNA的动力有限元计算,分别采用弹性均质模型、弹塑性损伤模型以及SPH-FEM耦合分析方法研究并验证了瞬时爆轰条件下柱状药包S波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弹性均质条件下,药包中截面上只有P波没有S波,在弹塑性损伤条件下有S波的产生,而SPH-FEM耦合分析方法中该现象更加明显,同时SPH-FEM工况下,P波、S波到达时间差更接近理论时间差,计算结果验证了P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岩石界面会产生S波,不同数值模拟方法可明显影响计算结果.研究成果可为S波的研究方法及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著录项

  • 来源
    《爆破》 |2015年第3期|10-16|共7页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爆炸波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 关键词

    爆破; S波; 弹性; 损伤; SPH-FEM;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