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沉积学报》 >富县探区低孔低渗砂体的成因类型与层内非均质模式

富县探区低孔低渗砂体的成因类型与层内非均质模式

         

摘要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岩芯、分析化验、测井等资料的沉积相精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三种沉积相,在其中识别出的砂体成因类型主要有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重力流水道、远源浊积等10种不同微相类型的砂体,它们的孔隙度分布于2.20%~14.90%,渗透率为0.01×10-3~6.50×10-3 μm2,多数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导致这些砂体最终演变成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是沉积期后的压实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求得压实损孔率为18%~19%,胶结充填损孔率平均约为9%,最终使这些砂体的现今平均孔隙度仅在10%左右.根据单砂体内粒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储层参数及其测井响应特征在垂向上的变化型式,区分出孔渗向上变差型、孔渗向上变好型、复合型、复杂型等四种基本类型的层内非均质模式,分析并指出了前三种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砂体微相类型、沉积水动力、沉积物粒度、沉积序列等因素,而复杂型层内非均质性则主要与砂体内差异胶结作用、差异埋藏溶蚀作用等成岩改造因素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