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岩石学报 >西秦岭东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西秦岭东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摘要

西秦岭造山带东段发育大量印支期花岗岩,由北向南贯通整个西秦岭造山带.本文选取西秦岭东段的柴家庄、太白、周家山和迷坝4个花岗质岩体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这些花岗质岩体的岩性主体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时代在237~219Ma之间,并显示出两期岩浆活动的特点,早期柴家庄岩体形成于236.6±2.9Ma,晚期的太白、周家山和迷坝岩体形成于220.12~218.9Ma.早期柴家庄二长花岗岩显示出类似埃达克岩的一些地球化学特点,如高含量的Sr(578×10-6~661×10-6)和高的(La/Yb)N比值(37.44~41.73),低含量的 Y(3.48×10-6~5.50×10-6)和Yb(0.3×10-6~0.5×10-6),以及弱的负 Eu 异常(δEu=0.85~1);在晚期花岗岩中,迷坝和周家山岩体同样表现高Sr含量(Sr>400×10-6)、低Yb含量Yb<2×10-6)的特点,但太白花岗岩则类似于喜马拉雅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柴家庄、太白、周家山和迷坝岩体的εHf(t)值分别为-5.1~2.2、-4.8~-0.9、-6.0~-2.7和-6.3~-3.9,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依次为2153~1495Ma、2120~1767Ma、2227~1932Ma、2249~2033Ma,表明西秦岭东段花岗质岩体的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壳源物质,柴家庄岩体可能有部分新生下地壳物质加入,并且整体表现出结晶基底组成由北向南逐渐变老的趋势.显示埃达克岩特点的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其喜马拉雅型的花岗岩则是正常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三叠纪时期发生的陆陆碰撞导致地壳加厚,加厚下地壳在不同深度发生的部分熔融,形成本区具有埃达克或者喜马拉雅型地球化学特点的花岗质岩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