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生生物学报》 >基于线粒体D-loop区的抚仙湖鱇浪白鱼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线粒体D-loop区的抚仙湖鱇浪白鱼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

为了解鱇浪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现状,采集抚仙湖7个地理群体共计133尾鱇浪白鱼,基于线粒体D-loop控制区全序列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鱇浪白鱼D-loop控制区序列的A+T含量(62.28%)高于G+C(37.72%);共发现变异位点40个,定义单倍型36个,整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791±0.036,核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254±0.00027,呈“高H_(d)低π遗传分布”;抚仙湖西岸各群体(H_(d)=0.826—0.846,π=0.00236—0.0031)较东岸各群体(H_(d)=0.657—0.805,π=0.00204—0.00271)的平均遗传多样性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其中,明星鱼洞(MX)群体的鱇浪白鱼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指数最高,下坝(XB)群体的鱇浪白鱼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指数最低;路岐(LQ)群体与海镜(HJ)群体遗传距离最远(0.00296),但7个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F_(st)=0.01954,P>0.05);中性检验(Tajima’s D=-1.73617,P=0.03729;Fu’s F_(s)=-1.64259,P=0.23943)与核酸错配分布均表明抚仙湖鱇浪白鱼群体未经历种群扩张事件。综上所述,抚仙湖鱇浪白鱼展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酸性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可能与线粒体进化速度较快有关;而鱇浪白鱼扩散式生活史及人工增殖放流可能是造成其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显著的主要原因。研究利用线粒体DNA开展了抚仙湖鱇浪白鱼遗传多样性现状的初步评估,为后续鱇浪白鱼种质资源保护及种业开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