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生生物学报》 >萨梅诺娃新佩雷斯虫中国新记录

萨梅诺娃新佩雷斯虫中国新记录

         

摘要

研究报道了中国首例摇蚊微孢子虫,结合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生态学特征及分子特征,鉴定其为萨梅诺娃新佩雷斯虫Neoperezia semenovaiae Issi,et al.2012,系我国新记录.萨梅诺娃新佩雷斯虫寄生于羽摇蚊幼虫脂肪体组织,导致其体表呈白浊状.成熟孢子呈卵圆形,孢子长(5.7±0.2)μm(5.3—6.3μm),宽(3.7±0.1)μm(3.4—4.0μm).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各发育阶段均为离核,发育不同步,与宿主细胞质直接接触.早期发育阶段为高电子密度的多核裂殖体阶段,经原生质团分裂形成单核或多核产孢体,进一步发育为单核孢子母细胞.孢子母细胞形状不规则,周围被内质网环绕,并逐渐形成微孢子虫的典型结构如极丝、极质体和三层孢壁等.成熟孢子卵圆形,离核,细胞核较大,位于孢子正中央,被大量核糖体包围.极质体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海绵状,后半部分薄膜状.锚状盘位于孢子前端,呈蘑菇状.孢壁三层,外层为高电子密度层,厚26.5—62.7 nm,中间层为电子透明层,厚151.8—236.1 nm,里层为质膜层.同型极丝,30—31圈,分2—3列排列.扩增获得其小核糖体序列为1356 bp,序列比较发现其与俄罗斯列宁格勒区羽摇蚊的N.semenovaiae相似性为99.1%.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N.semonovaiae与Neoperezia、Bryonosema、Schroedera属种类聚为一独立进化枝,N.semonovaiae种群出现明显的地理分化.

著录项

  • 来源
    《水生生物学报》 |2021年第1期|140-145|共6页
  •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长沙 410128;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淮安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淮安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长沙 410153;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淮安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淮安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 266109;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长沙 410128;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原生动物门;
  • 关键词

    水生微孢子虫; 摇蚊幼虫; 萨梅诺娃新佩雷斯虫; 分类学; 新记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