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学报》 >富有机质页岩生烃阶段孔隙演化——来自鄂尔多斯延长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热模拟实验证据

富有机质页岩生烃阶段孔隙演化——来自鄂尔多斯延长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热模拟实验证据

     

摘要

通过加水的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陆相低熟油页岩进行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模拟,获得不同热演化程度的页岩样品,并对其孔隙特征及纳米级孔隙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样品微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残留孔隙、次生溶蚀孔隙、黏土矿物粒间孔和黄铁矿晶间孔,及一些表生作用形成的收缩孔,其中一些孔隙被残留烃所充填.随着温、压的升高,有机质孔开始发育,样品孔隙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演化规律,从原始样品的3.8%升高至350℃、32.5 MPa的17.53%后又逐渐降低,370℃、42.9 MPa时为8.15%,孔径峰值从20~100 nm变为2~10 nm,尔后又升至20~200 nm,页岩孔隙度的增加主要是有机孔的贡献.低熟阶段样品中有机质纳米级孔隙发育有限,而是多在有机质与骨架颗粒接触边缘发育长条形、狭缝状的孔隙.随着成熟度的升高,在有机质内部开始出现孔隙,黏土颗粒间的有机质也开始分解,出现纳米级层间孔.随温度、压力的继续增大,压实作用、矿物相变及有机孔形成速度减缓的共同作用而减孔显著,岩样孔隙度减小幅度达5.68%,因此对于富有机质页岩来说,深埋阶段压实作用不容小视.

著录项

  • 来源
    《地质学报》 |2015年第5期|970-978|共9页
  • 作者单位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油页岩; 孔隙类型; 有机质纳米孔; 孔径分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