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理学报》 >中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空间格局形成机制及综合效应

中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空间格局形成机制及综合效应

         

摘要

教育关乎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发展,也是塑造国家和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回顾并反思中西方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教育资源配置研究,总结当前中国相关研究的不足。借鉴当前西方教育资源空间格局研究中所采取的"资源格局-影响机制-社会效应"的主流路径,本文利用多种空间分析和机制研究方法,对中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空间格局、形成机制和综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优质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和优质中学教育资源的区域格局和强度虽各有差异,但都体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特征,特别是在区域尺度上,体现出明显的东西部差异。此外,中国几大城市群,如京津冀,沪宁杭,珠三角,武汉都市圈以及成渝都市圈等,是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势区域;②优质小学教育资源的形成和规模增长与城市居民经济自由度以及城市专任教师规模两个因素高度相关;优质中学教育资源的形成和规模增长和城市本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高度相关;③在多元相关机制作用下,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空间结构在当下及未来必定处于复杂动态变化之中,并将更为深刻地塑造着城市与城市、城市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有助于理解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空间结构不平衡的现状,同时反思和探索教育资源结构所蕴含和产生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

著录项

  • 来源
    《地理学报》 |2020年第2期|318-331|共14页
  •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广州510006;

    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

    广州510006;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珠海519082;

    中共益阳市委党校;

    益阳413000;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生院;

    维多利亚州帕克维尔301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中国;
  • 关键词

    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 空间结构; 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