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理学报》 >1954-2011年间珠江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1954-2011年间珠江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摘要

基于高要(西江)、石角(北江)和博罗(东江)水文站1954.2011年的连续径流量和输沙率资料,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检验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珠江流域的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1954-2011年珠江的入海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输沙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间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不同:1954-1983年珠江水沙均处于增长阶段,该阶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的贡献率分别是70%和30%;1984-1993年珠江水沙通量呈先降后升(1989年是转折点1波动阶段,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1994-2011年珠江的水沙通量均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是20%和80%。(2)龙滩水库蓄水后的2007-2011年与2006年以前相比,珠江年均入海径流量减少了14%,而年均入海输沙率是减幅达到70%。这一时期水库蓄水和水土保持对输沙率减少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3)珠江的水沙通量变化具有明显年代际周期和年际周期变化特征,且不同子流域的周期有所不同。例如西江的径流量主要存在24年和13年的年代际周期以及4~7年的年际周期,而输沙率主要存在16年左右和10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和4~7年的年际周期;北江径流量主要存在12年左右年代际周期和2年左右以及8年左右的年际周期和和输沙率年代际周期主要13-16年,而年际周期是4~7年和2-3年;东江的径流和输沙率主要存在12年左右年代际周期和2年左右以及6年左右的年际周期。这些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周期与珠江流域降雨量的变化周期有较好关联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