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农业学报》 >浙北地区不同粒形优质粳稻产量和品质对播期调控的响应

浙北地区不同粒形优质粳稻产量和品质对播期调控的响应

         

摘要

为明确浙北地区不同粒形优质粳稻产量和品质对播期调控的响应,以期为该地区不同粒形优质粳稻合理安排播期提供依据。2019—2020年通过大田试验,采取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品种设长粒粳稻嘉禾香1号(L)和圆粒粳稻浙禾香2号(R)2个水平,播期设5月15日(S1)、5月25日(S2)、6月4日(S3)、6月14日(S4)、6月24日(S5)5个水平,共10个处理,研究播期调控对浙北地区不同粒形优质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延迟,L型和R型优质粳稻的播齐历期均不同程度缩短。在实际产量方面,L型优质粳稻不同播期处理间产量[(10.83±0.02)t·hm-2]表现基本平稳,差异不显著;R型优质粳稻年际间产量变化趋势有所差异,2019年R-S2产量显著(P<0.05)高于R-S1,2020年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关性网络分析表明,R型优质粳稻受播期调控的影响较大。随着播期推迟,水稻生育期内日照时数、积温和降水量显著降低,L型优质粳稻有效穗数、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升高,籽粒长宽比和食味品质显著降低;R型优质粳稻的有效穗数、粒长、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株高和精米率显著降低。主成分分析显示,长粒形优质粳稻综合得分为L-S4(0.902)>L-S3(0.045)>L-S5(0.013)>L-S2(-0.407)>L-S1(-0.552),圆粒形优质粳稻综合得分为R-S4(0.485)>R-S5(0.349)>R-S3(0.323)>R-S2(-0.216)>R-S1(-0.941)。综上所述,浙北地区长粒形和圆粒形优质粳稻的适宜播期在6月14日前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