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术研究》 >“嚼杨木”证

“嚼杨木”证

         

摘要

正 《学术研究》八二年第四期上,有易名《“嚼杨木”辩》短文,引清人赵松谷对王维“斋时不乞公,定应空漱口”这句诗的注释为证,得出结论“杨木即齿木,即今之牙刷是也”。读后,感到不甚确切,因此想给补正一下。其实,《佛学大辞典》中“杨枝”这一词条下,就解释得很清楚,兹摘抄如下:“杨枝:梵日惮哆家瑟诧 Dantakāstha ,译曰齿木,啮小枝之头为细条,用刷牙齿者。杨枝者义译也。……‘惮哆’译之为齿,‘家瑟诧’即是其木。”可见“杨枝”是“义译”(应为“意译”),那“齿木”,也不是“音译”,且叫做“硬译”吧。用今天的术语来说,都该属于“意译”的范围。而“杨枝”已带有引申意味了。所以,为避免误会,注释又多说了几句:“凡西国请俗人,先赠齿木及香水等,而祝其人之健康,以表恳请之意,故请佛菩萨亦用杨枝净水。”至于“齿木”的用法,也介绍得很清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