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术研究》 >粤地河流通名“涌”和“滘”考辨

粤地河流通名“涌”和“滘”考辨

         

摘要

粤地最常见的河流通名"涌"(chōng,亦作"冲")和"滘"(jiào,亦作"漖"),宋代即见记载.《新唐书》:"王博武,许州人.会昌中,侍母至广州,及沙涌口,暴风,母溺死,博武自投于水."[1](P5591)这里有地名"沙涌".广东揭阳人王中行,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曾作《广州图经志》,志虽失佚,但《永乐大典》辑录了这类地名:《道里》的东涌、麻涌;《关津》的叠滘、南津沙窖、上滘、白泥涌;《坊里》的泌冲、沙丸大涌、夏滘、南窖、上涌、小滘、涌鹤、石涌、上百滘等.[2]"坊里"记的是人们居住的街道.又元残本《南海志》有东涌、木涌、藤涌、蓼涌、横滘等.[3]明清后粤志见载更多:明《东莞县志》有新涌、溪涌、大涌、葵涌等.[4]其中"葵涌"乃因"葵涌山,其下葵涌之水出焉,是多水葵"而名.[5]明《南海县志》有犁涌、夏涌、刘滘、下滘、沙滘、隔涌、柳波涌等.[6]清《番禺县志》有沥滘、乌涌、竹滘、滘边、韦涌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