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术论坛》 >“壮西”的艺术特点

“壮西”的艺术特点

         

摘要

正 侬易天同志在《壮族民歌种种》一文中,对“壮欢”、“壮加”、“壮囡”、“壮西”等几种壮族民歌的艺术特点作了分析介绍,其中谈到:“无论从形式或韵律方面看,‘壮西’要自由得多。它没有腰脚韵互押……远没有‘壮欢’含蓄、凝炼和紧凑。”(见《民间文学》1980年第九期)我认为,这一论断是非常片面的。所谓“欢”、“加”、“囡”、“西”,是不同地区的壮族群众对壮族民歌的称谓。叫山歌为“西”的,主要是南部方言区。“壮西”的形式或韵律,是不是那样“自由”呢?不。如德保的北路“西”,流传于田东、田阳、百色、靖西等邻近县及云南省文山州的部分地区。这种“西”的韵律结构要求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