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术论坛》 >风赋、比兴、雅颂新论——兼比较章必功、王昆吾先生的“六诗”观

风赋、比兴、雅颂新论——兼比较章必功、王昆吾先生的“六诗”观

         

摘要

“六诗”是中国本土生成的一个重要术语,也是理解中国早期文艺思想和艺术形态的一个核心关节点.文章在比较章必功、王昆吾两位先生的“六诗”观点基础上,认为从体用思维来考察“六诗”形态较为可取.“六诗”最初是作为诗、乐、舞相融合的祭歌形态而存在的,“声义并用”.虽然早期诗、乐、舞艺术合而不分,但在仪式行为演述过程中,“六诗”每一项不同种类文本都有区别于其他各项的规约性和主导性演示方式.同时,周代“六诗”具有生成性、动态性和多层累性特点.从整体横向层面上看,“六诗”是一组相互关联,融合了乐舞、文辞、诗史以及仪式表演于一体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混合型“诗”歌艺术形态.从纵向历史发展而言,“六诗”体系经历了逐步生成、丰富和完善的积淀过程,最终由诗乐形态改造为以诗辞教化为基点的“六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