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淋球菌耐药质粒基因分型研究及淋球菌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6h】

淋球菌耐药质粒基因分型研究及淋球菌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语

前言

全文摘要

第一章:2003-2006年南京地区淋球菌分离株抗生素敏感性监测

引言

第一节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结果

第三节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1999-2006年南京地区四环素高度耐药的淋球菌tetM基因基因分型及流行研究

引言

第一节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结果

第三节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南京地区1999-2006年淋球菌青霉素耐药性及耐药质粒基因型研究

引言

第一节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结果

第三节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淋球菌对大观霉素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引言

第一节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结果

第三节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头孢曲松低敏的淋球菌中PBP2氨基酸替代或插入模式研究

引言

第一节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结果

第三节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论文综述 染色体介导的淋球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志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分五章以及了淋球菌耐药质粒基因分型研究及淋球菌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机制: 第一章:2003-2006年南京地区淋球菌分离株抗生素敏感性监测。 目的:监测南京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2003.2006年淋球菌耐药现状。 方法:采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菌株是否产β-内酰胺酶。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对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结果:共检测了791株淋球菌,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的阳性率每年维持在42.23%-57.36%之间,质粒介导的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阳性率由2003年的19.47%(37/190)上升到2006年的32.82%(65/198)。在非PPNG中,染色体介导的青霉素耐药菌株的阳性率介于57.84%~87.27%。耐环丙沙星淋球菌的阳性率介于97.89%~99.51%,未检出对头孢曲松耐药的淋球菌,每年的低敏菌株比例处于30.58%-57.89%之间。每年均检出1-2株对大观霉素耐药的菌株,共6株。 结论:南京地区分离的淋球菌中,PPNG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TRNG的阳性率快速增长,染色体介导的耐青霉素和环丙沙星淋球菌的比例很高,偶见大观霉素耐药的淋球菌。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为治疗淋病的有效药物。 第二章1999-2006年南京地区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etM基因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tetM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是否为TRNG,采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菌株是否产3-内酰胺酶。采用单管PCR方法对TRNG阳性菌株作tetM基因分型。 结果:1999-2006年间南京地区1208株淋球菌中共检出260株(21.52%)TRNO,其中68.08%(177/260)的TRNG亦为13.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即为PPNG/TRNG,TRNG的阳性率逐年增高。TetM基因分型结果显示,荷兰变型为258株,美国变型仅2株。 结论:南京地区流行的TRNG以荷兰型tetM基因为主(99.23%),美国型仅为偶发。 第三章1999-2006年南京地区淋球菌青霉素耐药性及耐药质粒基因型研究。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淋球菌青霉素耐药状况,了解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lNG)的质粒基因型的流行情况。 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球菌对青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检测菌株是否产青霉素酶。采用单管PCR方法对:PPNG耐药质粒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8年间共检测了1208株淋球菌,青霉素总耐药率为84.02%(1015/1208)。染色体介导的耐青霉素淋球菌(CMRNG)占45.53%(55011208)。PPNG占38.49%(465/1208),其中177(38.06%)株同时为质粒介导的耐四环素淋球菌,即PP/TRNG。PPNG阳性率自1999(8.04%)年起逐年增加,至2004达最高(57。36%),2005、2006年略有下降。质粒PCR分型结果显示,所测菌株均携带亚洲型质粒。 结论:南京地区CMRNG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PPNG近年增加较快,携带亚洲型质粒的PPNG在南京地区流行,未发现其它类型的质粒。 第四章淋球菌对大观霉素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检测导致大观霉素耐药的淋球菌16S rRNA基因中的突变位点。 方法:将6株大观霉素耐药淋球菌(MIC≥128μg/mL)、2株大观霉素MIC32μg/mL淋球菌、2株大观霉素MIC 16μg/mL的淋球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DNA扩增、测序分析,寻找致淋球菌大观霉素耐药的突变基因。 结果:6株大观霉素耐药淋球菌株的16S rRNA基因均发生了突变,其中2株(MIC>256μg/mL)为C1192T突变,1株(MIC256μg/mL)为C1344T、T1345A突变,1株(MIC256μg/mL)为TF990G、T991C突变,1株(MIC128μg/mL)为T990G、G1343C、C1344T突变,1株(MIC128μg/mL)为T991C突变。大观霉素敏感的菌株均未发现突变。 结论:淋球菌16S rRNA基因不同位点突变可能导致大观霉素不同程度的耐药,C1192T突变可能导致高度耐药,其它单一位点或多位点突变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耐药。 第五章:头孢曲松低敏的淋球菌中PBP2氨基酸替代或插入模式研究。 目的:检测头孢曲松敏感性下降的淋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的镶嵌状结构模式,探讨该模式是否与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有关。 方法:将11株头孢曲松低敏和2株头孢曲松敏感的淋球菌penA基因全基因测序,通过BLASTN与BLASTX分析,研究penA基因的碱基插入和置换情况及PBP2中氨基酸插入和置换模式。 结果:13株淋球菌的penA基因中有多个碱基置换或插入,PBP2中共发现5种模式的氨基酸插入或置换模式,没有发现PBP2镶嵌状结构模式。 结论:PBP2的镶嵌状结构可能与头孢曲松敏感性下降无关,可能还有其它因素导致淋球菌对头孢曲松低敏。

著录项

  • 作者

    蒋法兴;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学科 皮肤病与性病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王千秋,苏晓红;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淋病;
  • 关键词

    淋球菌; 耐药质粒基因; 基因分型; 大观霉素; 头孢曲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