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探索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第二部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6h】

第一部分: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探索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第二部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图表索引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基于全外显子测序探索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

摘要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摘要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文献综述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基于全外显子测序探索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影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较多,但转移机制仍处在探索阶段。
  方法:本研究纳入10例术前超声、术中触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存在多枚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留取外周血、肿瘤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标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获得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突变位点。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同已知数据库对比分析,获得可能与转移相关位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评估相关基因编码蛋白在肿瘤细胞、转移淋巴结中表达情况。
  结果: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方法对10例患者原发肿瘤、外周血、转移淋巴结进行测序,平均测序深度123×,20以上覆盖率达到90%以上。原发灶平均SNV数为5066,转移灶平均SNV数目为5141。原发灶平均Indel数为1400,转移灶平均Indel数为1476。经筛选及与已知数据库对比分析后,9个基因被筛选为原发性肿瘤中的显著特异性突变,15个基因为转移性淋巴结中的显着特异性突变。应用MutSigCV筛选发现HRNR、AHNAK2基因是淋巴结转移特异性基因,可能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对HRNR和AHNAK2编码的蛋白进行石蜡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应用Image Pro-Plus6.0软件计算不同部切片平均光密度值,研究结果提示转移淋巴结组织平均光密度值为0.0471±0.0185,高于正常淋巴结组织0.0027±0.000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9)。
  结论:乳腺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各自存在特异性突变,其中淋巴结转移灶突变数量更多,不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验证结果提示AHNAK2、HRNR等基因突变可能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第二部分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癌变影响因素,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预后,探讨诊治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67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
  结果:674例患者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547例,导管内乳头状癌患者88例,囊内乳头状癌患者32例,实性乳头状癌患者7例。中位随访46个月,54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中有13例(2.4%)原手术部位同象限出现导管内乳头状瘤局部复发,10例(1.8%)原手术部位同象限出现乳腺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和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7%和93.5%,无复发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典型增生是影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无复发生存的主要因素(P=0.020)。4例(3.1%)导管内乳头状癌患者出现局部复发。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物、肿瘤最大径≥2 cm是恶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可能临床表现(均P<0.05)。
  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年龄、临床特征及肿瘤大小可能是恶性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预测因素。

著录项

  • 作者

    王文彦;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肿瘤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赵东兵;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乳腺肿瘤;
  •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转移; 基因表达; 病理特征; 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