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天目山针阔混交林林木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6h】

天目山针阔混交林林木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简述

1.2 森林碳储量研究概况

1.3 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研究状况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与研究材料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材料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优势树种的确定

3.2 林分碳储量计算

3.3 森林空间格局分析

3.4 碳储量空间变异分析

3.5 数据整理和边缘校正

第四章 林分和林分碳储量空间结构特征

4.1 森林碳储量优势树种

4.2 不同树种类型碳储量分布特征

4.3 30×30m2尺度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4.4 10×10m2面积尺度下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4.5 5×5 m2尺度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4.6 不同尺度下碳储量分布的比较

第五章 碳储量空间变异特征

5.1 QQplot图

5.2 各样地插值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开展碳储量林营造与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在天目山针阔混交林中,选择具有代表性且少有人为干扰的天然林地,设置标准样地。对于每一个样地,进行样地调查;利用生物量法测算出每株林木的生物量,并换算为碳储量。利用方差均值比等聚集程度指标、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指标分析样地种群分布及其空间结构,统计分析不同空间结构的碳储量分布状态,以及不同树高层次上碳储量的分布。按5个树种类型,进行不同树种间碳储量分布对比。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应用ARCGIS地统计学组件分析碳储量空间分布的变异情况,提出针阔混交林碳储量经营的空间配置建议。  结果表明:  (1)天目山针阔混交林中树种种类丰富,林分结构复杂。林分整体以强度混交、中庸生长态势和团状分布为主。  (2)不同空间尺度碳储量分布随着种群分布聚集变化而变化,碳储量的分布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且在某一固定值之后,分布趋于平缓,没有大的波动。随着种群分布的变化,碳储量的分布表现出个别树种在某区间内空缺,或者陡降的变化。不同空间结构下,随着角尺度、混角度和大小比数的不同碳储量的分布也发生变化,整体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且在某一固定值之后,分布趋于平缓,没有大的波动。在不同高度级状态下,碳储量分级小于30时,碳储量频数分布较多的落在2-3,3-4,4-5,5-6,6-7,7-8,8-9这7个高度级内,其中6-7的高度级内峰值是最高的。30-100分级区间内,碳储量的分布趋于平缓,没有大的波动,且碳储量在不同高度级上的分布不受空间尺度大小的影响。  (3)五种树种类型的碳储量变化中,Ⅱ类硬阔,软阔,杉的碳储量分布波动明显,有明显的峰值,其中Ⅱ类硬阔的碳储量频数分布所占比例最大,松和Ⅰ类硬阔从0-100碳储量分布较为平缓,没有大的波动,一直趋于稳定变化中。  (4)地统计所得的15个30×30大样地的碳储量插值图显示出明显的高值区和低值区,研究区碳储量含量空间变异性较大,同一样地高值区面积与低值区的分布不均,高值区向低值区的过渡不是突变,而是平稳过渡。样地间高值区和低值区也存在差异,同时高值区分布有区域分布和分散分布,且高值区的分布较低值区更为零散。  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中丰富的树种种类,碳储量聚集度高,其强大的碳储量功能对改善大气状况发挥巨大的作用。针阔混交林中复杂的树种种群分布和林木生长空间结构,有助于森林碳的汇集。在增加碳储量的途径上,为保持森林中的种群分布和复杂林分结构,采用封山育林,加强森林保护和管理,充分利用森林的自然生产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增加森林碳储量经营管理的途径和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