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6h】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海派散文研究的上海现代消闲刊物视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三、主要术语界定及研究现状

1、“海派”和“海派文学”溯源及其内在规定性

2、“海派散文”和“上海现代消闲刊物”的概念界定

3、海派文学及海派散文研究现状分析

四、研究方法以及基本构架

第一章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的生长空间

第一节 现代都市物质空间与消闲娱乐风尚

一、中国商业之中心地位

二、移民潮与现代市民群体的崛起

三、现代生活方式和消闲娱乐风尚

第二节 现代都市文化空间与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

一、市民读者的高层次文化消费诉求

二、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和繁盛时代的到来

三 、现代刊物的高度发达

四、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

第三节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文学生产方式

一、海派作家的身份转变

二、海派作家的生存状态与文学生产方式

三、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凝聚的海派散文作家群体

第二章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影响下的海派散文

第一节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的发展脉络

一、萌芽期(1872-1912)

二、成长期(1912-1927)

三、成熟期(1927-1938)

四、承传期(1938-1949)

第二节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的新变

一、消闲刊物的大众化定位与散文的市民文化品格

二、消闲刊物的娱乐化倾向与散文的消闲功能

三、消闲刊物制约下的散文文体类型变化

第三章 《论语》、《人间世》、《宇宙风》:读者市场与消闲风尚

第一节 消闲刊物的读者意识和市场路线

一、从栏目设置看《论语》的读者意识

二、从《人间世》与《太白》之争看林语堂的转向

三、从《宇宙风》看消闲刊物的市场路线

第二节 动态制衡:在市民趣味和文人情趣之间

一、市民趣味的认同与表现

二、文人情趣及散文格调

三、消闲功能的提升

第三节 近情、亲切和谑而不虐的现代都市话语

一、话语内容:言必近情

二、话语姿态:自然亲切

三、话语风格:谑而不虐

第四章《良友》:海派散文走向时尚的最前沿

第一节 《良友》的时尚编辑理念和散文的时尚表达

一、时尚:《良友》的编辑策略

二、时尚都市生活的风景线

三、中产阶级市民生活观念和趣味的表现

第二节 现代都市的“时尚”话语

一、文字和图像相互指涉

二、文学话语的图像化

第三节 《良友》散文三家:梁得所、马国亮和予且

一、梁得所:现代知识者心路历程的记录

二、马国亮:抒写心曲,品味生活

三、予且:市民趣味的倾心表现者

第五章《天地》:海派散文与市民日常生活

第一节 承传与新变:《天地》的编辑理念

一、《天地》对《论语》等刊物编辑理念的承传

二、沦陷区特殊文化环境对《天地》编辑理念的制约

三、日常生活主题:编辑思路的拓展与新变

第二节 特殊语境中的都市日常话语

一、“以常人地位说常人话”:写作姿态的日常生活化

二、“人情总应该是差不多的”:日常生活的呈现

三、“只要你谈得有味道耳”:日常生活的审美表现

第三节 苏青:《天地》散文的集大成者

结语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影响下的海派散文得失

一、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相互选择

二、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对海派散文的影响及其文学史意义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满建;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杨剑龙;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U-TS9;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