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乡村旅游导向下的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规划设计研究——以金寨小南京村为例
【6h】

基于乡村旅游导向下的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规划设计研究——以金寨小南京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1 相关概念阐述

1.1.2 丘陵区空心村特征

1.1.3 丘陵区空心村形成的影响因素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体验经济学理论

1.2.2 “反规划”理论

1.2.3 景观生态学理论

1.2.4 人类聚居环境理论

1.2.5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1.3.1 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研究

1.3.2 国内外空心村相关理论研究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1.1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空心村整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1.2 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成为乡村发展建设的新模式

2.1.3 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2.1.4 乡村旅游的开发对整治农村空心化日益重要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丘陵区空心村整治与乡村旅游的内在联系

3.1.2 空心村整治与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3.2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空心村整治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3.2.1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空心化

3.2.2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闲置土地的重新利用,缓解土地空心化

3.2.3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缓解产业空心化

3.2.4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完善农村地区设施的完善,缓解设施空心化

3.3 发展空心村整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力保障

3.3.1 空心村整治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社会环境基础

3.3.2 空心村整治可以提供乡村旅游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

3.3.3 空心村整治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提供乡土文化支持

4 乡村旅游导向下的丘陵区空心村整治原则及现存问题

4.1 乡村旅游导向下的空心村整治现存问题

4.1.1 乡村原有资源遭到破坏

4.1.2 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的滞后

4.1.3 产品结构单一,季节性强,忙闲不均

4.1.4 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的社会问题

4.2 乡村旅游导向下的空心村整治遵循的原则

4.2.1 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协调

4.2.2 多与少并行,考虑经济性

4.2.3 整治过程的动态性与科学性

4.2.4 空心村整治过程中人文的保护

4.2.5 注重公众的参与性

5 乡村旅游导向下的丘陵区空心村整治方法及发展策略研究

5.1 空心村外部空间的延续和改造

5.1.1 绿化景观的营造

5.1.2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5.1.3 村落空间的整治

5.2 民居的乡土特色改造与传统工艺的活化

5.2.1 平面功能的置换

5.2.2 建筑立面的整治

5.2.3 特色生产活动的展示和体验

5.3 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空心村的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3.1 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调研分析

5.3.2 住宿设施

5.3.3 商业及餐饮设施

5.3.4 游憩设施

5.3.5 标识系统

5.4 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空心村的发展策略

5.4.3 促进产业融合,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4.4 规范化管理,提高游客的认同感

5.4.5 明确旅游经营的开发主体.协调利益分配

5.5 以乡村旅游导向下的空心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5.5.1 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困境

5.5.2 导入第六产业小镇模式,构建乡村田园综合体

6 案例实践——六安市金寨县小南京村整治规划研究

6.1.2 现状分析

6.2 项目总体策划

6.2.2 规划目标

6.2.3 规划策略

6.3 规划设计与表达

6.3.1 总体规划设计

6.3.2 功能分区

6.3.3 道路交通

6.3.4 景观结构

6.3.5 水系改造

6.4 旅游专项规划

6.4.1 旅游分区详细规划

6.4.2 游线组织规划

6.4.3 游憩景观规划

6.4.5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6.5 产业发展规划

6.5.2 产业选择与布局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农村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快速演变过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农村逐渐开始走向衰落,表村空心化问题随之而来。导致村落恬静祥和的乡村人居环境遭到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乡村传统社会结构遭遇解体。传统村落的消亡和空心化危机也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文化衰退的集中体现。乡村与城市本应是人类文明演化的两个载体,携带信息等量、功能生克互补,但是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两极失衡已被很多学者认为这是现代文明危机的深层根源。随着国家对农村建设的加强,对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视,以及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的推出,空心村整治正在寻求新的突破方向,空心村正逐步发展乡村旅游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生态资源优越、历史文化久远的村落尤为突出。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日益增长,村落自然和静谧的环境尤为受追捧。所以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空心村整治可持续发展现实可行的选择。农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所在。因此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探索空心村的设计方法、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策略是有必要的。
  本文是以空心村整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探索宏观角度下的空心村规划策略到具体的空心村设计手法的过程。论文在整理总结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乡村旅游中存在问题进行解读,归纳发展乡村旅游和空心村整治的内在关系。为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总结出空心村整治的原则,系统的提出了空心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改造方法和策略,即注重空心村外部空间的延续、民居乡土特色改造及传统工艺的活化、旅游设施的布置;提出了空心村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资源的整合、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规范化管理和明确旅游经营开发主体。在改造的过程中要注重产业的融合,应该以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引擎,带动一二产的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传统的产业结构,同时,通过三产充分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产业间的深度融合,构建乡村田园综合体。最后将理论结合实际,将研究成果在金寨县小南京村进行试点,依据小南京村的现状,运用本文的理论知识、设计手法、发展策略,以旅游发展为引擎带动空心村整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我国现阶段乡村旅游和空心村整治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也为相关实践提供经验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