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交通肇事中二次碾压问题的刑法评价
【6h】

交通肇事中二次碾压问题的刑法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案件基本情况

(一)案情介绍

(二)分歧意见

(三)争议焦点

二、二次碾压涉及交通肇事罪基础理论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之认定

1.逃避法律追究说

2.逃避救助义务说

3.逃避法律义务说

(三)“因逃逸致人死亡”之认定

1.“因逃逸致人死亡”含义

2.“逃逸致死”是否包含后车“二次碾压”的情形?

3.逃逸行为与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4.不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

5.主观罪过

三、二次碾压中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

(一)刑法上的介入因素

(二)二次碾压问题中介入因素的体现

3.二次碾压在归责上要结合规范保护目的

(三)介入因素下各因果关系理论的局限性

1.我国传统因果关系的局限性

2.条件说的局限性

3.相当因果关系的局限性

(四)客观归责理论处理介入因素问题之借鉴

1.客观归责理论概说

2.对介入因素问题的分析路径

3.客观归责理论优越性

(五)客观归责理论对二次碾压问题分析路径

(六)如何认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发生偏离”?

四、二次碾压问题的刑事归责

(一)第一次事故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

(二)第二次事故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

1.前车司机不存在逃逸情节

2.前车司机存在逃逸情节

(三)被害人死亡时间存疑

五、本案中前车司机构成“逃逸致死”,后车司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孟祥开;

  •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黑龙江大学;
  • 学科 法律硕士(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彦辉;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