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边塞诗与唐代疆域沿革关系论略——以所涉边塞地名为中心
【6h】

唐代边塞诗与唐代疆域沿革关系论略——以所涉边塞地名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 本题研究综述与拓展空间

三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唐代边塞诗中主要地名内涵探析

第一节 边塞想象与边塞诗地名地理错乱现象

第二节 唐代边塞诗中所提代、蓟、辽三地关联及内涵

第三节 安史之乱后唐代军事重心转移对边塞诗的影响——盛唐陇右边塞诗与中晚唐辽地诗歌参照分析

第二章 安史之乱后边塞诗中功名意识的消褪与疆域意识的突显

第一节 从“论功还欲请长缨”到“从来卫霍笑长缨”——安史之乱后边塞梦幻色彩的消褪与士人对游边态度的转变

第二节 从“行到安西更向西"到“应驮白练到安西”——从唐代边塞诗西域地名内涵寄寓看唐人西北疆域意识

第三章 边塞诗中批判意识的觉醒及对边塞防御功能的反思

第一节 唐代边塞诗对唐代吐蕃政策的批判——盛唐“青海”诗与晚唐“河湟’’诗参照分析

第二节 从“长城道傍多白骨”到“赖得秦家筑城卒”——以“长城”为例为看唐人对边塞防御作用的不同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在边塞诗中,总是不可避免地提及一些边塞地名。在一些情况下,唐人甄选边塞地名时并不全出于对实际边患的考虑,而更多出是于诗歌艺术上叶韵、用典、对仗等的考虑。因此在一些边塞诗中,这些地名仅仅充当着一种边塞符号的功能,成为人们想象中的边塞的代名词,故在文章开首第一节中先予以说明。而在其他一些情况中,边塞地名则能真实地透露某一个具体时代的实际边患。又因为不同时代边患不同,同一地名也会带上不同时代下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即本文所提的“文化边界”。通过研究这些地名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边塞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历史情绪。
  本文研究包括以下三大章节,略述如下:
  绪论部分:探讨了本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开拓空间,并对相关重要概念进行界定。
  第一章对唐代边塞诗中一些主要地名的内涵进行探讨分析。第一节探讨诗歌本身的文学特性对唐人甄选边塞地名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唐代边塞诗中所提及的地名有一部分仅仅充当了一种边塞符号的功能,真正实际含义并不多,更多是为了满足诗歌艺术上叶韵、用典、对仗的需要。第二节探讨了唐代边塞诗中最多提及的“阴山”、“蓟北”、“辽东”三大区域的地名经常以三位一体的姿态出现在边塞诗中的原因,所得出的结论为:历代以来,直至唐代前期与东突厥之间的军事冲突,导致了中原最为深重的边患多集中于阴山经蓟北至辽东一线。又由于地理因素的制约,让唐军在这一大片区域内转战奔走成为常态,故边塞诗中常以这三个相隔遥远的区域中的地名并举。第二节探讨了经安史之乱后,唐代的军事重心逐渐由西北向东北转移这一重大变故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所得结论为:盛唐之时,由于受到西突厥与吐蕃的夹击,边塞诗中表现西北边患的诗歌数量骤增,东北边患相对较轻,描写辽河一线的边塞诗格调相对轻松愉悦,以游侠主题居多。中唐之后,东北一线发生了巨大动荡,描写辽河一带的边塞诗显示出了以往这一区域边塞诗中少有的悲壮与沉重。
  第二章探讨在安史之乱后,唐代疆域大规模缩减的冲击之下,前期边塞诗英雄主义色彩的消褪和中唐之后疆域意识的突显这一问题。第一节探讨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士人对游边的不同态度。在前期的边塞诗中,由于受到功名意识的支配,唐人多将边塞视为一方成就自我价值的舞台。而安史之乱后,由于军事的萧条和边境政策的腐败,士人的功名意识大为褪色,边塞在中唐之后的诗歌中总被描写为是凄清的、孤独的、迷茫的。第二节以西域到陇右一线地名寄寓内涵的改变来看唐人西北疆域意识的转变。唐人对西域之地寄托了极大的热情,前期在提及西域之地时,格调多为昂扬的、进取的。后期安西、北庭、陇右尽数陷蕃,唐代西北疆域缩减至泾源一带,在这种巨大的改变之下,唐人的西北疆域意识开始逐渐突显,既努力强调这一线曾属于并且也应该属于唐朝范围,又充满了对往日辉煌的缅怀。
  第三章探讨在疆域锐减的冲击之下唐代边塞诗中批判意识的觉醒。第一节以唐代前期“青海”诗与唐代后期“河湟”诗参照分析。唐代在青海一线新增的军事边忠实际是由于唐廷一系列军事失误造成的,但前期边塞诗对唐廷决策失败的批判并不多。后期“河湟”边塞诗不仅表现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还表现出对朝廷无能与边将腐化的强烈谴责。第二节以“长城”诗为例探讨唐人对边塞本身防御功能的反思。在疆域发生极大沿革的变革之下,唐人开始反思边塞本身是否具有防御功能。他们的结论是:任何边塞实际都是有疏漏、有破绽的,只有具备德行,王风沐及天下,方能保境安民。这是前期边塞诗思想从未达到过的深度。
  文后附录三张表格以便参阅相关论述。表一为《边塞诗人及其所提地名并出处统计表》,以诗人为中心,参看每位诗人所提及的相关地名及地名的相应出处;表二为《汉魏六朝唐同题边塞诗发展演变参照表》,以乐府题名为中心,参看同一乐府题名自汉魏六朝至唐逐渐演变成为描写边塞题材的经过;表三为《重要边塞地名及相关出处统计表》,以地名为中心,参看同一地名在不同时代的出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