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酸蚀剂和偶联剂对不同处理方法下陶瓷托槽粘结强度的影响
【6h】

酸蚀剂和偶联剂对不同处理方法下陶瓷托槽粘结强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仪器和设备

2 材料

3 实验步骤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1 离体牙的选择及实验误差的控制

2 陶瓷托槽

3 硅烷偶联剂

4 酸蚀剂

5 粘结力的影响因素

6 托槽固位形式

7 剪切力的测定

8 ARI计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陶瓷托槽及脱落托槽处理技术

致谢

个人简历

一、一般情况

二、个人经历

三、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陶瓷托槽作为固定矫治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矫治过程中脱落不可避免。如更换金属托槽因材料不同和不匹配带来矫治难度;如换新陶瓷托槽需要较高的费用;另外一种就是脱落托槽的再利用,但如何取得经济适用的脱落托槽底板处理形式是一直临床上值得探索的课题。氢氟酸能提高瓷面和托槽之间的粘结强度,但在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氢氟酸和偶联剂联合应用是否会使脱落托槽的粘结力增强鲜有报道。
  本课题旨在通过模拟口腔环境,对脱落陶瓷托槽进行烧灼、打磨、喷砂后用陶瓷酸蚀剂和偶联剂处理托槽底部,重新粘结在牙齿表面,并与新托槽组和偶联剂组进行对照。用微力试验机测量在托槽脱落时所需要的剪切强度,观察不同处理方法下抗剪切强度及牙面粘结剂残留情况,从而探讨适合临床椅旁操作的处理形式。
  方法:
  1、制备实验模型
  1.1、收集105颗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所有选取做本实验的牙齿都完好。保存前用刷子把牙齿刷洗干净,然后保存在麝香草本分溶液中,冷藏保存,保存时间小于5个月。
  1.2、调和自凝树脂将双尖牙固定在长*宽*高为:5.4cm*3cm*2cm的模具中,使牙齿托槽粘结面与基座底面垂直(用直角三角板测量),且在模具中间。基座的顶部达釉牙骨质界,牙冠部分外露,冷藏于人工唾液中备用。
  2、实验分组
  105颗因正畸原因拔除的双尖牙做成牙齿模型,将105个牙齿模型随机分成七组:新托槽组(1)、烧灼+偶联剂组(2)、喷砂+偶联剂组(3)、打磨+偶联剂组(4)、烧灼+氢氟酸+偶联剂组(5)、喷砂+氢氟酸+偶联剂组(6)、打磨+氢氟酸+偶联剂组(7)。
  3、制备脱落陶瓷托槽
  将第一组以外的其它六组的90个牙齿模型牙齿的舌侧不用作做实验粘结托槽侧制作脱落托槽,牙面不用涂酸蚀剂,用专用小毛刷把3M unite TM液剂分别涂于陶瓷托槽底板及牙齿模型舌侧,然后将适量的3M unite TM膏剂涂在托槽底板,用镊子夹持托槽粘接在微湿的牙齿模型舌侧,然后将托槽用去托槽钳子在十分钟后小心取下,形成脱落陶瓷托槽。
  4、处理脱落托槽底板
  将第一组以外的其它六组的脱落陶瓷托槽底板分别进行烧灼、喷砂、打磨各30个,处理后粘结待用。
  5、粘结托槽:
  5.1、新托槽组(1)粘结
  将新托槽组牙面用35%磷酸酸蚀60秒,用高压水气枪冲洗30秒,再用高压喷气吹干15秒。在牙面及新托槽的底板用小毛刷分别涂3M unite TM液,然后在新托槽底板再涂适量的3M unite TM膏剂。用镊子夹持新托槽粘接在牙齿模型上,调整到实验要求的位置:托槽底板与自凝塑料基板垂直,用镊子对托槽轻轻加压,挤出多余粘接剂,使托槽底板与牙面均匀接触。
  5.2、实验组粘结
  对处理后的脱落陶瓷托槽5、6、7组陶瓷托槽底部用9.6%的氟化氢酸蚀剂酸蚀30秒,用高压水气枪冲洗30s,然后用高压喷气吹干。用刷头在托槽底面涂抹硅烷偶联剂,然后蒸发1min,按照新托槽组(1)操作步骤粘结在牙齿模型上。对处理后的脱落陶瓷托槽2、3、4用常规涂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按照新托槽组(1)操作步骤粘结在牙齿模型。
  5.3、所有模型粘结15分钟后,置于37℃蒸馏水中保存。24 h后在冷热循环机内进行冷热循环600次。
  6、抗剪切强度的测试
  将牙齿模型放在英斯特朗脉动微力试验机上,试验机的剪切头放置于托槽底板和托槽翼之间的槽沟处,剪切方向与托槽粘结面平行。设定刀具加载速度5mm/min,逐渐加力,记录托槽脱落时最大的剪应力单位为N。根据公式t=F/S计算出抗剪切强度,单位为Mpa。
  7、粘接剂残留指数(ARI)的评估
  托槽脱落后,用10倍放大镜观察陶瓷托槽脱落后牙面粘接剂残留情况。
  8、统计学分析
  8.1、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陶瓷托槽脱落时的瞬间抗剪切强度值实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平均抗剪切强度值±标准差(Mean±SD)表示。
  8.2、对2和5组、3和6组、4和7组之间,分别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采。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8.3、对2、3、4三组之间和5、6、7三组之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8.4、 ARI记分采用t-检验。
  结果:
  1、各组的抗剪切强度值:新托槽组(1)12.70±1.85 Mpa;烧灼+偶联剂组(2)5.80±2.79 Mpa;喷砂+偶联剂组(3)5.44±2.00 Mpa;打磨+偶联剂组(4)5.92±2.14 Mpa;烧灼+氢氟酸+偶联剂组(5)8.00±2.76 Mpa;喷砂+氢氟酸+偶联剂组(6)6.20±1.76 Mpa;打磨+氢氟酸+偶联剂组(7)7.99±2.18 Mpa;
  2、脱落陶瓷托槽底板经烧灼、喷砂、打磨+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2、3、4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酸蚀剂+硅烷偶联剂处理的5、6、7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理方法与新托槽组(1)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脱落陶瓷托槽底板经烧灼、喷砂、打磨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2、3、4组的抗剪切强度值分别为:2:5.80±2.79 Mpa,3:5.44±2.00 Mpa,4:5.92±2.14 Mpa通过方差分析2、3和4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4、脱落陶瓷托槽经烧灼、喷砂、打磨处理+酸蚀剂和硅烷偶联剂再处理的5、6、7组,5组的抗剪切强度最大8.00±2.76 Mpa,7组次之7.99±2.18 Mpa,6组最小6.20±1.76 Mpa,通过方差分析5、6、7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5、比较2、5之间、4、7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6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6、3组与6组、2组、4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2、5组之间,4、7组之间有差异,说明6组的抗剪切强度值虽然有所增高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
  7、各组ARI积分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无论是用氢氟酸联合偶联剂还是偶联剂单独处理经烧灼、喷砂、打磨后的陶瓷托槽,其再粘结强度比新托槽低。
  2、对脱落陶瓷托槽底板经过喷砂、烧灼、打磨后,再用氢氟酸联合偶联剂处理比单独使用偶联剂处理效果要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