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节理剪切渗流耦合特性及加锚节理岩体计算方法研究
【6h】

节理剪切渗流耦合特性及加锚节理岩体计算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节理裂隙应力渗流耦合研究综述

1.2.1立方定理在裂隙渗流中应用研究

1.2.2正应力对裂隙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1.2.3剪切变形对裂隙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1.2.4裂隙渗流应力耦合模型

1.2.5粗糙度对裂隙渗透性的影响

1.2.6裂隙计算机合成

§1.3节理岩体锚固研究综述

1.3.1实验及理论分析方面

1.3.2数值分析方面

§1.4论文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5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节理裂隙水力学特性研究

§2.1节理裂隙水力学性质描述

2.1.1力学开度

2.1.2水力等效开度

2.1.3裂隙内流体流动描述

2.1.4节理开度的测量技术

§2.2自然岩石节理渗流性质研究

2.2.1立方准则在自然岩石节理渗流中的应用

2.2.2水力学开度和力学开度的关系

§2.3裂隙渗透系数计算方法

小结

第三章节理剪切渗流耦合试验分析及其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3.1试验设备与方法描述

3.1.1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设备

3.1.2数控伺服系统的建立

3.1.3断裂试件的准备

3.1.4断裂节理表面测量系统

§3.2剪切渗流耦合试验与分析

3.2.1试验说明

3.2.2剪切试验过程

3.2.3应力和位移结果

3.2.4节理水力开度的变化

3.2.5透过率变化

3.2.6讨论和结论

§3.3节理裂隙剪切渗流耦合试验数值模拟研究

3.3.1试验描述

3.3.2试验过程中力学开度的应用方法

3.3.3数值计算控制方程

3.3.4边界条件和接触面积的处理方法

3.3.5结果比较和分析

3.3.6讨论和结论

小结

第四章节理裂隙网络渗流与应力耦合模型研究

§4.1裂隙网络渗流描述

4.1.1裂隙网络的基本概念

4.1.2裂隙网络生成方法

§4.2裂隙网络渗流与应力耦合模型研究及应用方法

4.2.1裂隙网络渗流与应力耦合机理研究

4.2.2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模型

4.2.3裂隙应力渗流模型

4.2.4有限元计算方法及流程

小结

第五章岩石节理裂隙局部锚固效应研究

§5.1岩石节理锚杆局部加固作用分析

5.1.1节理岩体锚杆局部应力和变形性质

5.1.2数值计算公式

§5.2节理面有限元计算模型

5.2.1二维线性节理单元刚度矩阵

5.2.2初应力引起的结点荷载

5.2.3锚杆对节理面“销钉”作用

§5.3加锚岩石节理有限元计算方法

5.3.1节理面计算方法

5.3.2锚杆对节理加固作用有限元计算过程

小结

第六章锚固节理岩体计算模型研究及应用

§6.1加锚节理面应力和变形研究

6.1.1压剪应力状态下节理面变形特点与锚杆应力分析

6.1.2拉剪应力状态下节理面变形特点与锚杆应力分析

§6.2加锚节理岩体本构关系

6.2.1压剪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

6.2.2拉剪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

§6.3损伤与弹塑性耦合有限元实现

6.3.1损伤与弹塑性耦合实现的基本方法

6.3.2材料非线性问题增量解法一般原理

6.3.3增量变塑性刚度法的基本思想

6.3.4迭代方法

6.3.5程序功能

§6.4加锚节理岩体损伤模型在地下洞室群工程中的应用

6.4.1工程算例一

6.4.2工程算例二

§6.5结语

6.5.1大岗山数值计算结论

6.5.2琅琊山数值计算结论

6.4.3综合结语

小结

第七章渗透压力作用下加锚节理岩体损伤模型研究

§7.1渗透压力作用下裂隙面上有效应力计算

§7.2渗透压力作用下加锚节理岩体损伤模型

7.2.1压剪应力状态下本构关系

7.2.2拉剪应力状态下本构关系

§7.3工程应用研究

7.3.1工程概况

7.3.2计算模型

7.3.3计算参数

7.3.4计算结果

7.3.5结论

小结

第八章结论和展望

§8.1结论

§8.2展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致谢

作者简介

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博士期间发表主要论文

展开▼

摘要

在核废料储存、地下洞室群、隧道、石油、采矿、水利、边坡等各种岩体工程和环境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复杂的节理岩体。渗透特性和锚固性质是节理岩体的重要性质,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岩体工程的设计、施工、稳定性评价等。 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性质是岩体力学的重要特性。裂隙是节理岩体渗流的基本元素,为研究岩石水力学性质,合理预测工程岩体中复杂的渗流状态,应首先对单一裂隙水力特性进行研究。外力引起裂隙变形,改变了裂隙渗流速率,进而引起的孔隙应力变化,孔隙应力变化又会影响裂隙变形。通常节理裂隙作用力包括正应力、剪切应力和流体压力;根据作用力大小和方向不同,依据节理表面几何性质、变形性质及岩石材料的强度,裂隙将产生相应的变形;对于粗糙面节理,节理变形也会影响节理开度及其渗流性质。 近年来,所谓的剪切渗流耦合试验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断裂节理表面粗糙度定量表述的困难,以及剪切渗流耦合试验中所需柔性边界条件的限制,剪切渗流耦合试验中变形和渗流机制还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描述。而且,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直接剪切实验都采用在剪切过程中保持垂直应力不变(CNL)的边界条件,这类剪切实验只能模拟作用于结构面的垂直应力(自重)不变的未支护的边坡问题。但是,在大深度地下岩体结构工程问题中,岩石节理发生的表面变形和表面损伤的剪胀,会引起围压的变化。同时,围压的影响会引起节理的垂直应力变化。为解决大深度地下岩体结构工程的节理问题,从80年代开始,保持垂直刚度不变(CNS)的剪切实验装置得到了开发应用。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的研究采用自动化数控技术及虚拟仪器,开发了一套具有电液伺服微机控制系统的新型数控直接剪切实验机。这种数控剪切实验机用数控系统代替弹簧模拟节理周围围岩的变形刚度特性,克服了以往剪切实验机的上述缺点,能适应围压影响下的节理变形特点。应用该试验设备及其控制系统,采用适当的柔性边界条件,在恒定法向荷载(CNL)和恒定法向刚度(CNS)边界条件下进行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试验中,分别取3组人工断裂试件;然后,以三组节理试件为原型,分别复制出5组透明石膏材料的断裂节理时间进行节理的剪切渗流耦合试验,并对5组断裂节理试件进行剪切渗流耦合试验。在剪切渗流耦合试验前,首先对试件进行循环加卸载试验,以便使试件最大可能的闭合。据此应用第4个循环的加卸载试验结果,来计算在法向荷载下断裂节理的力学梯度,这样能得到合理的法向应力和法向位移曲线。在所有的试验当中,流动方向平行于剪切方向,属于低围压下粗糙自然断裂节理内的流体流动,可适用于立方准则。在渗透率计算中,通过降低与剪切位移相应的水力梯度来消除这种断裂节理试件的上下2部分的接触长度(即有效剪切长度)减小带来的影响。在试验剪切过程中,应用数码摄像机记录着色水在节理内的流动过程和状态。 在断裂节理的剪切渗流耦合试验研究中,法向应力和法向刚度是通常的边界条件,和剪切位移一起,被用来分析剪切行为和法向行为的耦合性质,或者解释发生在自然岩体内的剪切过程。立方准则能适用于大多数岩石断裂节理。试验结果发现:在试验剪切过程中随着剪切位移的发生,剪切应力明显呈现三阶段的变化,而渗透性呈现两阶段的变化趋势。 剪切过程中的透过率变化亦表现出两阶段的变化性质。在第Ⅰ阶段透过率升高的比较快,直到一个拐点值,之后,其升高的速率趋于0,即第Ⅱ阶段。在剪切开始的时候,负膨胀可能使第Ⅰ阶段的透过率偏离立方体准则。在该研究中应用的断裂试件具有良好的匹配性能,负膨胀的产生是由于剪切试验前作用在试件上的法向荷载引起的固结压实和收缩。在本次试验中,这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透过率的值比较低。在第Ⅱ阶段,较粗糙的节理比平坦节理有更大的透过率,且第Ⅰ阶段的极限值来的比较早。较高的法向应力和法向刚度将约束抑制剪切过程中的断裂膨胀,因此会降低第Ⅱ阶段的透过率值。 随剪切位移增大,因剪胀作用,裂隙开度和水力传导系数均显著增大。剪切位移由零增加到8-1 2mm时,受剪胀作用影响,裂隙开度和水力传导系数达到最大值,而后随剪切位移的增加水力开度值基本持平。而且由实验结果可知,节理面剪切位移引起节理面剪切应力和渗透系数极大改变,特别是渗透性变化,节理面的微小剪切位移也可能引起渗透性数量级上的改变。根据适用于描述断裂节理内的流体流动RevnoIds方程以及相应的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单元处理方法,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在法向荷载作用下剪切过程中断裂节理试件内的流体流动,着重分析接触面面积的变化,剪切过程中开度和渗透性变化。从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看,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比较一致。 另一方面,岩体中节理裂隙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岩体强度,降低了岩体的弹性模量;而且,岩体中存在的结构面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往往更容易发生错动和离层等变形。为限制裂隙及岩石变形提高岩体强度和工程结构稳定性,岩体工程需要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作为岩体支护的主要手段之一,锚杆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岩土工程中。在工程实践中,锚杆和岩体联合作用,其加固效果往往十分明显。一些商业计算软件还不能有效反映锚杆对岩体结构巨大的支护作用,不能对这种加固效果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在节理岩体中,节理面和锚杆相互作用,节理面对锚杆产生剪切作用,锚杆同时限制了节理面变形;致使锚杆在节理面附近发生明显弯折和变位,锚杆的变形往往远大于岩体的变形。 论文对锚杆与节理面的相互作用机制及锚杆一节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公式和计算方法。而且,当节理发育,锚杆数量众多时,我们既不可能用节理单元或杆单元逐一模拟如此众多的节理裂隙和锚杆,也不能略去由于这些节理裂隙的存在而使岩体具有各向异性和强度弱化的特性及锚杆的加固作用,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适合加锚裂隙岩体特点的计算模型。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损伤力学的方法研究节理面及锚杆在节理面附近的能量变化;根据Betti能量互易定理,求得加锚节理岩体的本构关系;应用损伤和弹塑性的半解耦方法对本构关系进行有限元程序化。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地下洞室群的开挖支护的计算中,并分别与一般弹塑性计算结果和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由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应用加锚断续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模型模拟锚杆的支护效应,通过分析锚杆与围岩的联合作用,有效地限制了围岩变形,改善了围岩的应力状态:而且锚杆嵌入岩体后,能承担一部分原来由围岩所承担的荷载,有效地阻止了洞周围岩破损区的发展演化,从而增强了围岩的稳定性。 相比于普通的弹塑性模型,加锚断续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模型考虑了岩体中节理裂隙对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锚杆针对节理裂隙的加固作用,因而能更好地反映裂隙岩体洞室围岩稳定性特征。根据位移的数值计算值与监测值比较后可以发现:监测点的数值计算位移值与监测值吻合良好,说明加锚断续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加锚断续节理岩体洞室围岩的变形破损特征。 在洞室开挖过程中,洞室拱项处的位移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向上回弹,随着开挖的进行,位移回弹的速度减小。这是由于水平方向的地应力比竖直方向的地应力要大所致。这种规律也符合高地应力情况下的洞室开挖的位移变化规律。 岩石遇水强度降低一直是困扰着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一大难题。在前面研究基础上,结合固体力学中自洽理论、应变能等效原理,推导得到在压剪和拉剪应力状态下加锚节理岩体等效计算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象山港海底隧道的稳定性分析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